微信扫一扫
玉猪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存。红山等地发现的玉器又被称为玉兽玦,被认为是龙最早的雏形,但是由于特殊的外形,外界争议也很大,最后定义出玉猪龙是早期动物的胚胎,而非一种特定的动物,出土的时候发现在其背部有两个圆孔,而且位于死者胸部,从当时的情况来看,玉猪龙被当成配饰的可能性很大。
1. 红山文化
玉龙珠又名玉猪龙,又叫玉兽玦,它的形状是龙身猪首高是15.7厘米,宽为10.4厘米。厚度是4.3厘米,是目前已知最为完整、形体最大的一件玉猪龙石器。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。“玉猪龙”是红山文化遗物,其又被称为玉兽袂、玉兽形,其通体呈牙白色,浑厚圆滑,造型生动,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。
2. 另外,“玉猪龙”雕琢精细、刚劲有力、线条流畅,是极其珍贵的一种软玉,其有“华夏第一玉龙”的美誉。
3.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,起源于约六千年前,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、内蒙古东南地区和辽宁南部地区。
4.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(祭器礼器),于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,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5.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墨绿色,高26厘米,完整无缺,体蜷曲,呈“C”字形。吻部前伸,略向上弯曲,嘴紧闭,有对称的双鼻孔,双眼突起呈棱形,有鬣。龙背有对称的单孔。龙身大部光素无纹,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,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。
1. 岫岩玉雕,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 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,在国际上享有盛誉。岫岩被称为“玉乡”,岫岩玉以其质地细腻纯净、储量多而闻名中外。岫岩玉雕生产始于道光初年,岫岩玉雕以小件制品为主,岫岩玉雕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,不断推陈出新,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。岫岩玉雕工艺品主要有素活、人物、花鸟、兽四大类。
2. 据考古发现,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期,历代出土的文物中,都有用岫岩玉雕琢的玉器。如新石器时期的《有孔玉斧》、夏商周时期的《鸟兽纹玉觥》、《玉跪人》、战国时期的《兽形玉佩》、秦汉时期的《玉辟邪》、东晋时期的《龙头龟钮玉印》、南北朝时期的《兽形玉镇》、唐宋时期的《兽首形玉杯》、元代的《玉贯耳盖瓶》、明代的《龙头玉杯》、清朝的《哪吒玉仙》等。这些古玉器经专家化验,原料都是岫岩玉。1968年在河北满城陵山汉墓中出土的“金缕玉衣”,经化验确认2498片玉片大部分是用岫岩玉雕制而成。
3.北京博物院所珍藏的属夏家店文化的两件出土玉器《碧玉螭佩》和《青玉鸟兽纹柄形器》,经化验鉴定,均是岫岩玉雕制而成。在距今8000年的中国北方最早的人类村落遗址查海中出土的玉块、玉匕等近百件玉器,经化验鉴定,也是岫岩玉琢成。这些玉器,不仅在中国,就是在世界也是最早的玉器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玉”。出土于辽宁建平县的“玉猪龙”和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“玉钩龙”,都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产物,经化验鉴定,也是岫岩玉雕刻而成。远在江苏、浙江一带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,经鉴定有岫岩玉。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700余件玉器,经鉴定,有40多件是用岫玉雕制而成。据传,清朝皇太极刻有“皇帝奉天之玉”的传国玉玺、乾隆皇帝刻有“国朝传宝记”的玉玺,都是用岫岩玉雕制而成。
4.岫岩近古玉器生产初起于清乾隆年间,渐兴于道光咸丰时期。清末民初,岫岩地区形成了有三百多人从业的玉石街,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“八大匠”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“素活二李”。当时玉雕有人物、花鸟、动物、花卉、素活等五大类产品,特别是素活工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。
5.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,素活工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其代表作品岫玉塔薰《华夏灵光》高3.15米,是迄今中国玉雕史上最大的一件瓶素工艺品,在全国百花奖评比中获“金杯奖”,并被定为国家珍品,藏于人民大会堂。
玉猪龙,因为其形象和胎儿的样子十分接近,所以很多专家就推测它象征着对于后代的祝福。也就是说用来保佑生育后代顺利,保佑后代能够生活富足等等。本来猪在古代就是财富的象征,汉武帝刘彻小时候就叫刘彘(刘小猪)。也许,以后有亲戚朋友怀孕了或者有小孩了,送上一个小玉猪龙是个不错的选择。